中国股市从1990年开市到今天,一共经历了两个鸡年,分别是1993年和2005年,今年将是第3个鸡年。在1993年,上证指数从300多点涨到1500多点,涨幅超过400%!在2005年,上证指数在998点触底,随后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牛市,最高达到6124点。这两段历史不禁让人对今年的行情浮想联翩。但如果股市的运行规律这么简单的话,那赚钱也未免太容易了。笔者一位朋友非常看好今年创业板的行情,他用波浪理论解释说:创业板已经完成日线级别的C浪下跌,未来将开启周线级别3浪主升浪,肯定会超过2015年牛市高点。笔者因为并不使用波浪理论,所以不予置评。笔者自己的观点是:今年股市难有大行情,慢熊中的窄幅震荡或成主流。看空估值虚高的题材股、中小创,看多低估值的优质蓝筹。
笔者虽然也使用技术分析,但只在短线中使用。对于长期趋势的判断,一定要结合多种因素才行。用纯技术来预测半年以上走势的,基本跟算命一样。接下来笔者主要从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来分析为什么今年难有大行情。
基本面
未来几年,中国经济L型走势已经被权威人士定调,2016年GDP增长率为6.7%,今年预期应该在6.5%左右,不要指望突然升到7%或者突然跌破6%。实体经济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供给侧改革需要时间的检验,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估值方面,上证指数目前市盈率13.7倍,虽然比牛市顶点的23倍降低了不少,但是和2013年熊市最低点10倍相比,依然高出30%,算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尴尬水平吧。创业板方面,当前市盈率60倍,与牛市顶点的150倍相比已经下降了60%,但如果和创业板启动前2012年底的30倍市盈率相比,则依然贵了100%。很多人看到创业板跌破2000点就觉得已经很低了,那是他们和最高点4000点相比。美国2000年科技股泡沫顶峰时,纳斯达克指数为5000点,随后最低跌到1100点,跌幅78%。纳斯达克下一次重回5000点时,时间已经到了2015年,也就是这场泡沫透支了未来15年的空间。
技术面
时间方面,距离2015年6月牛市顶点已有1年半,前半年一言不合就暴跌,之后上证指数已经不知不觉缓慢上涨1年了,堪比小慢牛。空间方面,5178点到现在3100点附近,跌幅约40%。如果以股灾3.0的最低点2638来计算的话,那么最大跌幅接近50%。市场的风险已经充分释放,类似3波股灾那样的极端暴跌行情再次发生的概率已经很低了。虽然下探空间不大,但要想再来一轮牛市也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前A股的本质依然是投机市场,信奉价值投资的长线投资者寥寥无几。机构和散户在国家队的带领下高抛低吸、不亦乐乎。各路资金都只想着赚一票就跑,兑现利润时就看谁下手更狠、跑得更快,慢一步就等着高位站岗。大家都不傻,谁都不愿去当接盘侠、去解放高位套牢盘。这个本质决定了国内股市牛短熊长的特性,不可能出现发达国家那样牛长熊短的走势。笔者估计A股还得继续震荡1~3年,等老韭菜好了伤疤忘了疼、新韭菜长大之后,下一轮牛市就又可以愉快地割韭菜了。
资金面
按目前IPO速度来看,2017年全年预计将发行400~500家新股,此前发新股最多的两年是2010年(347只)和2011年(277只),而那两年上证指数的表现分别是-14%和-21%。比新股更可怕的还有定增,2016年全年IPO募资规模为1400亿,但是定增金额却高达1.5万亿,远超2014年的6800亿和2015年的1.2万亿。定增资金的锁定期限一般是1年,也就是说2016年的1.5万亿将在2017年陆续解禁。目前A股总市值约50万亿元,流通市值约40万亿,如果剔除两桶油、四大行里面几乎不会流动的国家资金,那么真实流通市值其实不到30万亿。1.5万亿的解禁抛压,谁来承接?
利率方面,央行自2014年10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一共进行了6次降息、5次降准。宽松货币的结果就是股市泡沫、债市泡沫、楼市泡沫。股市泡沫和债市泡沫已破,现在就看最后一个楼市泡沫怎么收场了。央行也意识到大水漫灌的危害,继续使用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无法刺激经济增长了。所以在2016年3月降准之后,最近一年都没有新的动作。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下,未来继续降息降准的可能性非常小。相反,倒是有可能逐步进入加息周期。加息预期的增强对股市而言无疑又是一个利空因素。
虽然大的行情不太可能发生,但是不排除某些板块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这里由于篇幅所限,不做展开。祝大家鸡年投资顺利。
(题图:Thunersee mit Stockhornkette| 库诺·阿密特 ,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