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股市长期的非理性在根源上与供给端的管制有很大关系,但偏偏有人总认为呵护市场就是要让IPO有节制、需要通过人为的有序安排才不会对市场造成冲击,那结果就是:A股长期纠偏能力差,估值居高不下,缺乏长期投资价值。
即使经历了去年的股灾,但客观的说,现在国内资本市场还是缺少长期的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市场缺乏长期健康运行的制度机制。比如IPO还是管制的,比如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还是缺乏的等等,这样的市场不确定性高,缺乏效率,公平性也难以保证;其二,市场的估值还是偏高。看我们的汇率,管制和高估一样构成当前市场的下行动力。
在市场缺乏长期投资机会、市场化改革犹豫不前的当下,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理由。可预见的市场很可能还是延续之前的牛短熊长、大起大落。投资者身处这样的投资环境,一方面看到政府救市、呵护股市而对市场寄予希望,另一方面,因为制度改革推进迟缓又在实际的伤害市场的长期价值,从而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所以投资者在这场漫长的、悲喜交加的投资旅程中,就如温水煮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财富也就这样被慢慢的消减。
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保持清醒的意识,随时准备跳出危险境地。温水毕竟还不是沸水,在身体能够接受的温度范围内,你可以享受温水带来的惬意和舒适,但是投资者对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随时跳出、离开危险的准备。
其次,寻找财富的“安全岛”。即使A股市场里多数公司估值较高,市场里仍然可以找到类似茅台这样有长期投资价值、较为安全的投资品种。持有这些品种,即使再风高浪急,在这些“安全岛”上,我们依然可以夜夜安枕,安度危险。
第三,在“清凉池”中隔离危险。在风险较高、不确定性大的市场里,对冲如同温水中的“清凉池”,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冲工具管理我们的投资风险,获取稳健、可持续的收益,这样,即使在危险来临时,我们不必受制于有限的“救生艇”、稀缺的“安全岛”,在“清凉池”里,我们可以隔离危险、巍然不动。
(题图:吴冠中(1919-2010)的作品《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