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股票的时候,怎样准确选出好公司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投资者在研究行业前景、财务数据、估值指标的同时,如果能加上其他一些非量化的因素,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天主要讨论哪些地域容易诞生好公司。
首先来说说哪些地方容易诞生“坏公司”,这顶桂冠非东北莫属。必须声明的是笔者不带有任何地域歧视,本文所有结论都是基于统计结果。笔者小的时候对东北的印象还是挺好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大庆精神都是家喻户晓。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曾经风光无限,但是最近几年终于暴露出了大量问题。“振兴东北”的方案实施几年了,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连李克强总理都称东北经济数据令人“揪心”。东北地区经济不好,上市公司自然也难独善其身。东北特钢债务违约使整个辽宁企业的债券遭到冷遇。联想到2016年3月东北特钢董事长上吊自杀事件,不禁让人唏嘘不已。东北特钢的违约只是冰山一角,在业绩下滑的压力下,许多公司选择铤而走险,通过造假手段欺骗投资者。獐子岛“扇贝去哪儿”的闹剧被2000人实名举报;东北电气“忽悠式”重组遭港交所叫停;东北高速高管掏空上市公司、成为两市唯一一家非亏损而被ST的企业;欣泰电气欺诈上市被强行退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与东北形成鲜明对比的,自然就是经济发达地区了,第一梯队包括北京、上海和广东,第二梯队包括浙江、江苏等其他地区。另外,各个行业都有比较明显的抱团现象,比如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在北京,电子商务公司大部分都围绕着杭州,电子制造和IT公司则以深圳居多,快递业的“四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汇通、韵达)全部在杭州桐庐县,还有众人皆知的民营医院基本都是福建莆田系……产业聚集是个很普遍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的产业聚集能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有效降低各项成本。另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人才的招聘也更加容易。
最后笔者要隆重推荐一个城市:深圳。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很多地方的明星企业基本都是国企。比如上海,众多国企和外企都将总部设置在上海。这种局面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1999年阿里巴巴把总部从杭州搬到上海时,发现完全不适应,于是很快又搬回杭州了。上海书记俞正声都曾反思“上海为何没能留住阿里巴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作为中国最开放、最有活力的城市,当之无愧属于草根创业者的天堂。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在此生根发芽,比如互联网行业的腾讯、通讯行业的华为、金融行业的平安、地产行业的万科、基因行业的华大、快递行业的顺丰、软件行业的金蝶、激光行业的大族、电动车行业的比亚迪、无人机行业的大疆……每一个都成为了业界翘楚。
最后总结一下,好公司和好地方息息相关。如果某个地方商业氛围良好,企业家们艰苦奋斗,讲诚信、有契约精神;再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放松管制、减少审批、鼓励创新……那么这个地方很可能成为优秀企业的摇篮。相反,如果某个地方注册个公司要等几个月,拿个行政审批要跑十几个部门、盖100多个章,生意能谈多大取决于酒能喝多少斤,今天谈好的项目第二天就不承认,开公司的人都只想着尽快套现……那么这个地方只会将优秀企业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各位投资者们,如果想提高选中好公司的概率,公司所在的地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题图:《白首忆童年》,吴冠中[中国],作于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