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悦服务:400-812-1099
对定增融资的再认识
尊悦证讯 叶忠:2017-02-21 14:03:50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通过定向增发方式的再融资金额高达1.86万亿,是IPO融资金额的10倍以上。定增再融资也因此备受市场诟病,被市场喻为洪水猛兽、抽血机器。

 

        作为市场的一个基本功能,定增再融资即使在成熟市场也是一个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从负面去看待定增再融资问题。

 

        一般情况,上市公司需要再融资的往往是有以下需求:公司资金紧张;有新的投资项目;引入投资者改善治理结构;资产并购和业务重组等。对于有需要的公司以一定的代价去获取资金,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所以从正面来理解定增再融资,我们可以说它为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也为上市带来一些好处,比如解决公司的资金紧缺;增厚股东权益;为公司带来新项目、新增长点,从而提升股东回报。

 

        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当前市场机制不太健全的情况下,我们的定增再融资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上市公司为获取资金支付的对价太低,所以市场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乱象:上市公司不缺钱也融资,钱拿到了去理财;大股东或利益方利用再融资进行利益输送;定增前后的股价维护(或操纵);定增的信息披露不规范带来内幕交易或套利行为等。定增再融资的不理性也给市场带来较为长期的副作用:上市公司在没有好项目投向的情况下,勉强投资或非理性投资,摊低了股东的回报水平,损害了股东利益等;定增的低门槛,导致绩差公司、高估值公司可以通过定增再融资轻松的实现估值着陆,变相的鼓励了投资者对垃圾股的追逐和炒作。所以从负面理解,不理性的定增再融资是当前存在制度性缺陷问题的市场的畸形产物,它的长期存在,将损害市场长期的健康发展。

 

        良性的市场应该是股东投入了资金,能够通过股息、资产增值获取适当的回报;上市公司为融资支付的对价则是公司拿出未来的成长和盈利与更多的股东分享,是否有利,上市公司也需要权衡与思量。我想这样的再融资市场才会是健康理性的。

 

        针对再融资市场的过度融资等问题,2016年以来监管层也持续收紧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监管,并出台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募集资金使用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更严复核等措施;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出台限制大股东董监高的不理性减持、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完善重大资产重组规则、抑制对壳资源的疯狂炒作等措施。但上述的措施终究是治标之策、权宜之计。再融资不规范的根源还在于市场存在制度性的缺陷,在市场整体高估的时候,上市公司自然就有很强的不理性再融资的动力。因此要根治上市公司再融资冲动的顽疾,需要根本性的解决市场机制缺失的问题,建立一个平衡的市场供求体系至关重要,让融资、退市真正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来发挥作用,在市场具备了自我纠错的机制后,市场的估值理性就会成为常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的解决当前再融资市场的问题。


(题图:Dee Nickerson(英国)

关注微信公众号
IOS APP下载
安卓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