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乘联会数据,中国8月共销售狭义乘用车176.3万台,其中,轿车为94.9万台(同比19.5%),SUV为64.4万台(同比40.4%),MPV为17万台(同比31.4%)。整体趋势是SUV市场快速增长,挤占轿车市场。2010年,SUV销量为120.6万台,占狭义乘用车11%(轿车为85%),到今年8月份,SUV销量已经占总销量的36.5%。
从销量前十的厂商看,合资仍是主流,前10中民族品牌仅有上海通用五菱(有通用汽车背景),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前15名,民族品牌仅多了比亚迪。整体上,民族品牌实力较弱,民族汽车工业发展任重道远。
从轿车销量看,前20中仅有的民族品牌车型是奇瑞的艾瑞泽5和吉利的帝豪EC7。轿车市场是乘用车最大的细分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民族品牌在轿车领域整体竞争力弱,缺乏畅销车型。大众在前5中占3席,在前十中占4席。可以说,在轿车的地位是车企实力的象征。民族品牌唯一的亮点在于今年奇瑞艾瑞泽5上市后凭借优秀的设计,成熟的动力系统和实惠的价格进入销量前15。艾瑞泽5的成功也说明民族品牌只要脚踏实地里做研发仍能生产出爆款车型。
民族品牌在SUV市场表现突出,但仍有隐患。民族品牌在SUV销量前10中占6席,在前20中占9席,其中,第一名哈弗H6销量达到4万多台,超第二名1万多台。隐患表现在:民族品牌SUV价格低,集中低端,普遍价格区间在6~15万,而合资品牌价格集中在15万以上,而今年以来合资价格下沉(发力小型SUV市场),与民族品牌已经有重叠,表现为本田缤智和HRV的畅销,进而导致民族品牌SUV市场地位的下降。比如,2015年,SUV销量前10中民族品牌占6席,前20中占11席,而今年5月出现过前10民族品牌仅占3席。未来,合资车的廉价车计划将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下降,进一步威胁民族品牌汽车。
民族品牌在MPV市场占统治地位,销量前10中占9席,前20中仅有4个合资品牌。商用MPV是中国汽车品牌最成功的细分领域,但在高端MPV上(家用和商务MPV),民族品牌仍是空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民族品牌汽车实力仍较弱,表现在市场份额少,价格低,普遍集中在低端市场,轿车B,C级车市场,SUV中大型市场,高端MPV几乎一片空白。
技术实力弱,储备少。民族品牌缺乏核心技术,发动机技术较落后,许多仍是外购,自动变速箱技术更是缺乏,目前仅有吉利有6AT技术,奇瑞有CVT技术和民族品牌的一些DCT技术,绝大多数仍是外购,表现缺点为动力匹配不佳,油耗偏高。油电混动技术方面,仅有吉利有一些储备。
缺乏产品特色。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厂商经过长期发展竞争都有一些自己响当当的特色,比如,丰田的耐久可靠,本田的“地球梦”发动机,马自达的“创驰蓝天”技术,大众的质感,奔驰的豪华感,宝马的操控等。
产业链整合能力弱,供应商体系质量不高,表现为产品质量可靠性不如合资品牌。
民族品牌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从逆向研发到正向研发,目前,少数优秀的民族品牌已经走向正向研发,外观内饰设计已经赶上合资品牌,核心技术坚持自主研发。
深入了解市场,生产符合中国市场的汽车。民族品牌在MPV市场的成功和长城汽车在SUV市场的成功充分说明只要民族品牌肯下功夫深入理解中国市场,抓住机遇,仍能生产出竞争力突出的产品。
(图片数据资料来源:盖世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