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中国缺乏创造性人才,第一个被诟病的就是教育。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就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就是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前不久,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上,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在演讲中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的看法。下面给你说说。
首先,人的创造力从哪来?钱颖一有一个假说,创造力=知识×(好奇心+想象力)。也就是说,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大。放在教育上我们会发现,知识一般会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多而增多,但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就不一定,如果教育环境和方法不对,甚至可能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教育一方面可能通过增加知识,提高创造性;另一方面又可能会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从而降低创造性。所以,要想预测教育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就很难。但是。这能解释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有些辍学的大学生很有创造性。
钱颖一教授还提到了2016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印证了他的这个假说。报道说,有一项针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研究,对比的是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的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经过初步的比较发现,大一的学生中,中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最高。但是,美国和俄罗斯的学生是大三时比大一时批判性思维能力高,而中国正相反,大三的学生反而比大一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弱。由于批判性思维跟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钱颖一教授认为: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如果这个说法是对的,它对大学教育改革就有重要的意义:大学除了教学生知识外,还要创造一种环境,尽力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于是,钱颖一把之前的公式又做了一下扩展,改成了创造力=知识×心智模式。心智模式这个概念就包含了前面讲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这些。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偏重于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心智模式的培养。
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具有创新性呢?钱颖一举了四个牛人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有创造性的人,他们的心智模式的特征都有哪些。
第一个是爱因斯坦的“简洁思维”。这种心智模式相信,世界可以用简洁的公式来表述。爱因斯坦有句话讲:“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解释,就说明你没有理解透彻”。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不是为了纯粹功利的目的,而是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容易领悟的世界图像。所以,推动他创造性的动力不是来自深思熟虑或计划,而是来自激情。
第二个是乔布斯的“不同思维”。在面对IBM这样的大公司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时,乔布斯的心智模式是“我要与你不同”。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正处于低谷,他花重金为苹果设计了一个划时代的广告,广告词是“Think different”,就是“不同思维”。
第三个是马斯克的“反直觉思维”。马斯克从量子力学中受到了启发,他发现在量子层面的物理规律与我们在宏观层面的物理学直觉往往相反,但却是正确的。所以他领悟到,不能跟着在通常世界中形成的直觉走。
第四个是《从0到1》这本书的作者彼得·蒂尔的“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强调,想要别人没有思考过的维度,要思考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领域。比如,当别人都在讨论技术问题时,你要提出商业模式问题;当别人都在纠缠商业模式时,你要更多集中于技术创新。
最后,钱颖一教授总结说,简洁思维、不同思维、反直觉思维和逆向思维,这四种心智模式虽然在学校很难讲授,但是学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所以大学要做的就是尽力创造条件,制造出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悟”出来。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清华管理评论”(钱颖一教授2月8日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七届年会的发表开幕主题演讲)
(题图:《覆手为雨》,牟林童[中国])